储能集装箱的构成
首先,一个完整的储能集装箱内部,主要由电池组、电池管理系统(BMS)、能量管理系统(EMS)、储能逆变器(PCS)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。
电池组成本占比Z高大约60%,其次为储能逆变器15%左右,电池管理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加起来大概占比15%。
这个数据可以说明两个问题:
其一,电池组成本是电化学(电池)储能系统的主要成本,是未来产业链技术迭代和降成本的主要环节;
其二,产业链Z核心的环节落在电池组和逆变器上。
首先来看电池组,目前来看,磷酸铁锂电池凭借高安全性、高循环寿命、低成本优势已成为储能场景的首选。
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可以参考动力电池领域,可以完全延伸过来,电池组代表企业包括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亿纬锂能、派能科技等。
有意思的是,电池储能技术坡长雪厚,具备多种技术路径发展迭代。
比如,成本和资源占优的钠离子电池可以有效填补锂离子稀 缺的问题,更高性能的固态电池、液流电池等等。多种技术路径看似竞争激烈,实则带来百家争 鸣的局面,共同为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储能逆变器领域的竞争格局同样可以参考光伏逆变器,基于在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多年技术研发经验,形成较高壁垒,在储能行业具备先发者优势。